玉米北方炭疽病,识别、防治与生产安全保障
2025-05-13 作者:产品中心
产品简介
玉米北方炭疽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叶片上出现病斑。这些病斑最初是分散的水渍状小点,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扩大成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大约在0.5到2毫米之间。病斑的中央通常是灰白色或乳白色,边缘则是褐色或紫色,周围还伴有黄色的晕圈,看起来就像鸟的眼睛,因此也被称为“眼斑病”。
如果病害严重,这些病斑会逐渐融合,导致大片叶片组织坏死,甚至整个叶片枯死。更严重的是,这种病害还会从叶片蔓延到叶鞘、苞叶,甚至引起玉米根腐、茎腐、顶腐、粒腐、顶枯及叶枯,最终导致植株顶端枯死,甚至整株死亡。
玉米北方炭疽病的发生,不仅会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造成籽粒灌浆不足,还会降低玉米的产量,甚至导致绝收。而且,这种病害还容易与其他病害混合发生,比如玉米大斑病、灰斑病等,使得病情更加复杂,防治难度更大。
玉米北方炭疽病的病原菌主要是玉蜀黍球梗孢菌,它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玉米、高粱叶片病残体以及种子上越冬。到了第二年春天,这些越冬的病原菌就会开始新的侵染。
这种病害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气流传播,病原菌会通过风力在田间传播,造成病害的快速蔓延;二是种子传播,如果种子带有病原菌,那么在播种的时候就会将病害带到新的地块。
玉米北方炭疽病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气温偏低、降雨偏多的气候条件有利于这种病害的流行。比如,今年6月份,不少地区的玉米种植户都遇到了连续降雨、低温高湿的天气,这就为玉米北方炭疽病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面对玉米北方炭疽病,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而是要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
首先,我们要加强田间监测,及时准确掌握田间病害发生动态。一旦发现病株,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防治,避免病害的进一步蔓延。
其次,我们要选择抗病的玉米品种。不同的玉米品种对这种病害的抗性不同,选择抗病品种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风险。
此外,我们还要做好田间管理。比如,要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深耕深翻,压埋病原,减少病害的传播源。同时,要加强水肥管理,适当减少氮肥的投入,增加磷钾肥的投入,尤其是钾肥,施用钾肥可以增加植株的抗逆性,影响气孔的开合情况,有效降低病菌的侵染率。
我们还要科学合理选药。预防药品建议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药剂,比如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等;治疗药品建议三唑类药剂,比如氟环唑、苯醚甲环唑、戊唑醇、丙环唑等。具体可选用苯醚甲环唑嘧菌酯、氟环唑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丙环唑等杀菌剂配合喷施调环酸钙、芸苔素内酯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增强植株抗逆能力,同时加入叶面肥磷酸二氢钾混合施用;也可选用生物制剂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或枯草芽孢杆菌与戊唑醇或咪鲜胺混用。发病较重的地块一般要防治2~3遍,每次间隔7天左右。
在使用这些药剂的时候,我们还要注意一些事项。比如,三唑类药剂用药时机是病菌侵染初期,但超量用药、与高渗透药剂一起使用、或施药后短期内遇到连续低温阴雨天气时,可能会引起不同程度药害。因此,我们要密切关注天气情况,尽量避免在雨前施药。
随着气候变化和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北方炭疽病的发生趋势可能会更加严重。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这种病害的防治工作,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确保玉米的稳产高产。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科研工作,培育出更加抗病的玉米品种,从源头上解决玉米北方炭疽病的问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_每日黑料">2025-05-13 作者:产品中心
产品简介